名士庚亮有一次同别人一起吃饭。席间,上了一盆薤头。别人吃得都很干净,唯有庚亮将其中最美味的部分——薤白(根茎)留了下来。问其原因,答曰:“还可以再种”。
这便是“留白”一词的最早由来。
时移世易。今天的留白,语境和释义都有了改变,多指绘画(或写作)等艺术创作架构精巧,留有空白,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和空间,从而达到“以无胜有”的美妙境界。
之所以想起这个故事,是缘于之前的一段参会经历。
那是一场座谈会,讨论气氛热烈,代表们踊跃发言。当中,有人就一篇四千多字的人物通讯提出异议,认为缺少正面引导,挖掘程度不深,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未能充分展示出来。
贤者以其昭昭,使人昭昭,而非“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”。说话的那位代表,想必不了解留白的妙处。
换言之,就是不懂得如何谋篇布局。试想,一篇普通的人物通讯,四千多字,三个版面,如果不是布局得当,难免有芜杂冗赘之嫌。若再不顾及篇幅和架构,不断填充和堆砌,整体结构必将发生改变,届时,不但稿件自身质量难以保证,效果还会适得其反。
水满则溢,月盈则亏。
凡事皆有度,做过头和没做够其实一样,并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区别。人物宣传当然也不例外。如果一味追求“大而全”,而将人物写得太满,就会显得沉稳有余而灵动不足,进而影响到稿件的真实性及可信度,这样的宣传,往往难以令人信服。
直白张扬是真,内敛含蓄则是美。留白,不止是一种创作手法,更是一种大局意识。
予人留白是气度,予己留白是修为。懂得留白的人,必定胸怀坦荡,目光长远;不会沽名钓誉,不会蝇营狗苟,更加不会诋毁别人而抬高自己,这是留白的底蕴,也是做人的本真。
02
说到留白,就不能不提及记忆中的那些最美古诗词。
前些年,随着古装电视剧《芈月传》的热播,剧中男主黄歇那句“月儿好看”也同步开启了刷屏模式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,却引来一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议,且事件一度处于持续发酵中。
有人认为,这句话是全剧最大的败笔: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,向来以博闻善辩著称,说话怎会如此直白且无趣?
据此,有网友开始搜集古诗词中的唯美佳句,并且在网上逐一晒出——
愿我如星君如月,夜夜流光相皎洁。
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。
系我一生心,负你千行泪。
陌上花开,可缓缓归矣。
……
最末一句,摘自吴越王钱镠写给妻子的一封家书。当时,王妃回乡探视年迈的父母已有一段时日,期间接到吴越王的书信。信上说,春天来了,路边的花也都开了,你可以一边细细赏花,一边慢慢归来。
而我,愿意在这里耐心等待。
最喜这“缓缓”二字。
不是很急迫,亦不是太浓烈,却道尽了一位丈夫对妻子那种广博而又深沉的爱。
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比起精雕细琢的措辞,以及连篇累牍的表白,那短短两句叮咛,更容易让人心潮澎湃,浮想联翩。
不忍催促,奈何思念之情日深,个中情味,尽在淡疏笔墨中。这样的留白,朴实中透着生动,平淡中饱含深情,难怪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曾经撰文,盛赞“二语艳称千古”。
沧海桑田,物换星移。千百年之后的今天,再次重温当年的诗句,遥想吴越王妃掩信而泣的动人场景,怎能不叫人感叹和欷歔?
温婉细腻,淳朴忠贞。或许,这才是爱情本来的样子。
03
久未谋面的旧同事打来电话,邀我去她家中小坐。
去的时候,她在厨房烧鱼,想着要和她多聊上几句,于是一路跟了进去。
厨房很小,但是收拾得很干净。台面上只有一味灶眼,旁边是木质砧板和三两只调味罐,看上去略略有些简陋。
而她烹鱼的方法也极其简单。
调味时只用了盐和酱油,再加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生姜片;其它的如醋和料酒,葱还有蒜,则未见到一星半点。
许是觉察到我的疑惑,同事的眼角浮起一层笑意:“不要觉得奇怪。我现在习惯了清淡,不喜欢重口味的东西。”
在接下来的时间,同事告诉我,这些年随着年岁的增长,对生活的要求也愈发简单,衣食只求温饱,绝不贪图额外享受。
“由现在开始,要学会给自己做减法。想要的东西越少,人才能活得越敞亮。”
同事的话,乍听有一点说教的意味,但我相信那都是她的初衷。因为就在几年前,她还是一个时刻生活在焦虑中的无助母亲。
那时,她的独生子正在省城一所高校就读,成绩尚可,只是性格内向,内心的孤独和压抑无法排解。为此,同事曾多次赶到学校,对儿子进行疏导和劝说,未果。之后,儿子向她提出退学的请求。
那一刻,她的内心是崩溃的。
没有人知道,她在儿子身上寄予了多少厚望;关于儿子的将来,她也有过很多的设想。而现在,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,她感觉自己陷入了无边的痛苦和迷茫之中。
最终,她还是给儿子办理了休学手续,同时鼓励他应征入伍。让她感到意外的是,孩子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生活,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,这让她觉得非常满足。
经此一事,人到中年的她也已幡然醒悟:只要儿子快乐,又何必在意他走什么样的路?
孟子说,人有不为,而后可以有为。生命很珍贵亦很短暂,不应被太多无谓的欲望和追求填满。再拥挤的生活,也要有一颗宽松的心,为灵魂减负,给生命留白。